所在位置: 首页 > 以案说法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靠产业强县、兴边、富民

时间:2022-03-20 10:38:32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2年第05期作者:郭福生 点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帕米尔高原东麓,边境线长793.6公里,西北、西南、南分别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相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来,塔县把握“新疆唯一的高原县和重点边境县”的发展定位,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狠抓畜牧业和旅游业及边境贸易,强县、兴边、富民,在帕米尔高原奏响“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班迪尔乡坎尔洋村村民拾摘雪菊。
 

  01

  农牧民吃上“旅游饭”
 

  塔县地处高原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经济总量小,发展底子薄,常被形容为“政治上的敏感地带、边防上的复杂地带、经济上的困难地带、发展上的滞后地带、环境上的恶劣地带、人才上的匮乏地带”。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塔县没有被“山高沟深路远”所困,而是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务实求变,找准坐标,明确定位,坚持内部发展联通向外开放,坚持“跳出塔县抓发展”“站在全局谋一域”,以“文旅强县、畜牧富民、边贸活县”为突破口,依托“一县邻三国、两口通两亚”的区位优势,深入挖掘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谋篇布局产业发展。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享誉祖国大江南北。作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取景地,塔县山水兼具、文化深厚、民风淳朴,自古就是中外游客神往和迷恋的旅游胜地。2019年成功创建帕米尔5A级景区,2020年成功创建“花儿为什么这么红”4A级景区。
 

  依托帕米尔旅游区开发八卦城特色旅游街区,建成商铺35间,每年租金收益不低于36万元,使60户农牧民直接受益,年均每户分红不少于1000元。完成非遗展示园功能改造,牦牛叼羊、马球等民俗节庆活动开展6场次,带动33.5万人次消费,120余个摊位活动期间日均营业额达3000元以上,消费总额超1950万元。全县培育发展民宿639家、床位1278张,1600余名脱贫人口吃上“旅游饭”。
 

  班迪尔乡坎尔洋村积极用好“花儿为什么这么红”4A级景区发展红利,将27公里村道路和218户群众全部纳入旅游产业整体规划,打造3个景区环线、40 余处景点,组织32名能歌善舞的村民成立了村文艺演出队,形成以感受塔吉克族生活、展示塔吉克族文化、展现村美丽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2021年“花儿为什么这么红”景区运行平稳,全年旅游人次达10560人次,旅游收入达45.46万元,其中入园收入14.33万元,其他参与旅游人群收入31.07万元;景区直接吸纳就业6名,灵活性就业57人,促使带动周边农牧民增收110人次,每人增收520元。
 

  塔县深入实施旅游兴塔战略,2021年底《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旅游促进条例》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旅游业向正规化发展,鼓励围绕旅游主题,经营特色美食,售卖民族手工艺品,满足了游客的多样性需求的同时,带动更多农牧民参与到旅游产业之中。
 

  02

  科学养殖既富脑袋又鼓口袋
 

  农牧民伊西麦提·乎鲁克是科克亚尔乡谢尔乃甫村的养殖大户。曾是贫困户的他,在政府举办的技能提升培训班学习后,2018年筹措资金,购买了100余只幼畜,在担任护边员守边护边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养殖规模扩大到了50余头(只),2021年收入达到8.79万元。
 

  作为全疆23个牧业县之一,塔县农牧民收入70%以上来自畜牧业。塔县坚持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免费培训农牧民,向农牧民宣传培训科学饲养、疫病防控等技术,实现农户科学化养殖。“在全县普及畜牧业全产业链最高兴的还是我们农牧民,政府每年安排畜牧专家给我们免费培训,带来了科学饲养技术,让我们农牧民也掌握了优良品种、合理防疫、完善管理、全面营养和整洁环境畜牧养殖技术,不但降低了死亡率,保证了存栏率,还提高了出栏率,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好。”伊西麦提·乎鲁克热情洋溢地说。
 

  结合技能大培训,塔县还全力推进塔提库力帕米尔牦牛保种场、肉羊良种繁育中心(莎车羊场)、阿巴提镇牛场等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帕米尔牦牛”被列入全国十大农业优质种质资源,塔县列入农业农村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品牌效益日益凸显。 2022年,塔县将持续抓好良种繁育和科学养殖,提高“帕米尔牦牛”“塔什库尔干羊”良种化水平,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深化精加工,探索和推进新的经营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发挥品牌效益,逐步构建起饲料、种源、扩繁、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
 

立足自身优势发展旅游。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冰山下的毡房。
 

  03

  创新模式富边民
 

  塔县民风淳朴、社会环境稳定,塔吉克族群众始终牢记“家是塔县,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爱国守边精神,锻造“一个帐篷就是一个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的联防“长城”,被誉为“不穿军装的战士”。固边必兴边,兴边就要实现产业兴旺。
 

  产业发展是边境地区参与市场竞争、发展当地经济、实现兴边富民的重要物质基础。塔县结合边境建设和抵边村建设,坚持守边护边兴边富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深融合,积极推动以业固边、以业稳人、以业促收。
 

  塔县积极探索“护边员+边境游+抵边放牧”模式, 兴边富民。围绕2—3 天浅度游和5—7天深度游规划旅游路线,打造“四线三环”特色旅游路线和彩云人家、慕士塔格峰、金草滩、盘龙古道、石头城等高原风光人文游,以及红其拉甫教育馆等红色游,推动旅游与守边相结合。大力发展护边员抵边牦牛养殖,依托44条边防公路通达边境牧场,缩短转场时间,在抵边村建设牦牛养殖圈舍32座、牦牛养殖基地7个,推行“暖季放牧+冷季补饲+高效养殖”的半舍饲养模式,边境牧场牛圈连点成线,壮大牦牛核心群,实现守边放牧有机结合,促进边民和护边员稳步增收。 每天早上6点钟,提孜那甫乡兰干村农牧民、护边员比路尔·达吐胡达就起床挤牛奶,8点钟按时把鲜牛奶送到早餐店,作为一边守边、一边放牧走上致富道路的典型,他年均收入约20万元。比路尔·达吐胡达激动地说:“党和政府的护边员政策让我脱了贫,在参加护边员技能培训的时候,不但能学到防身术,还能学到科学饲养技术,政府支持我申请到了小额信贷,购买了13只奶牛、22只牦牛、7只羊。现在我在守边的时候也能放牧,还与早餐店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只要自己勤动手、多劳动,收入不成问题,日子越过越好。”
 

  04

  探索“高原生态特色种养”
 

  塔县以种植紫皮洋芋、雪菊、玛咖、沙棘、青稞为主,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正推动高原特色种植形成规模。塔县结合庭院经济发展,研究开发生产雪菊茶、玛咖保健品、沙棘果汁、沙棘果酒、青稞米等天然保健食品、功能型食品,通过网络平台,行销全国各地。位于县城以北78公里的夏布孜喀拉村,地处帕米尔高原腹地,耕地面积2211.6亩。2021年3月,乌鲁木齐海关驻夏布孜喀拉村第一书记张永良和村“两委”经过细致调研,在各方面资金支持下,成功注册“夏布孜喀拉村青稞米”商标,申请青稞米“生态原产地认证”和“有机认证”,全面提升该村青稞的附加值及市场认可度,并远销疆内外,走上了“高、精、优”发展之路。“今年青稞米上市销售100吨,每公斤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25%—60%,农牧民可增收近50万元。”张永良说。
 

  此外,塔县还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冷水鱼,建设养殖基地,融入滨河旅游带,同时构建养殖、加工、销售、餐饮、旅游全产业链、价值链。以班迪尔乡养鸡场辐射带动,培育高原鸡富民产业,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作者:郭福生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乡村振兴局)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2年第05期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所有:农媒融视(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中央广播电视总网星光影视制作基地 北京市大兴区新媒体大厦20号楼 
京ICP备2022032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