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第四产业”和“数”的前世今生
《第四产业》围绕数据业谈古论今、贯通中外,生动阐释了数据业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奉献给读者一幅关于数据业由来、特征、归类、作用以及未来发展的宏大画卷,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新生事物的深度关切,给人以深邃的思想启迪。
在推动产业变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有一样东西或多或少的参与其中,它便是数。农业社会的人类使用数来进行简单统计和计算,算盘是主要的手动操作计算辅助工具,直到西方哲学家泰勒斯创立几何学之后,数学才被引入哲学。进入工业社会后,数对产业的发展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工业发展不仅大幅度提升了人类的生产能力,而且数学的计算能力也获得了显著提升,尤其是1946年2月,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仅用0和1这两个数便撬动起一个新的时代。这两个数字通过底层识别代码被赋予了不同的计算规则和程序,不仅改变了人类劳作的方式,而且改变了产业变迁的逻辑,还衍生出越来越多的产业。
如今,围绕数的产业已经枝繁叶茂,甚至占据了服务业的半壁江山,而我们对这个产业的归属却顿生疑惑,如何对“数”起决定意义的时代进行归类,令人感到手足无措。毕竟,过去“数”对于产业而言,最大的功能便是记录,而如今,“数”自身却成为产业,同时还与其他产业发生交互作用,这种身份转变自然会引起诸多困惑,当然也需要智慧来解答。《第四产业》的作者紧紧抓住人类社会发展和产业变迁由慢到快、由简单到复杂的主要特征,带我们走进“第四产业”和“数”的前世今生,使读者置身其中、身临其境。
对于一个新生产业,将其进行科学归类无论对经济发展还是学界研究都大有裨益。在现有三次产业分类的框架下,不少学者试图从经济学理论上去探寻答案,去归类数据以及数据业,按照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去测算数据要素的贡献,按照技术创新的视角来分析数字技术的进步程度,但是这些方法的划分只能够阐释清楚其中的一部分,有部分现象始终难以划分清楚。譬如,按照传统三次产业划分,那么当前出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既有第一产业的根底,又有第二产业的影子,关键是应用在第三产业,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将其归为哪类产业?按照传统划分方法的话,均把它们兜底在第三产业,这样便带来了第三产业的日益庞杂和臃肿。还有可能面临难以归类的情况,譬如工业互联网产生大量数据后也因此归为第三产业,那原本属于第二产业的工业如何安置?这些产业的归类问题究竟按照何种标准划分始终难以厘清。
《第四产业》通过梳理三次产业划分理论在兼容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业态、新模式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划分第四产业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甄别认定方法。作者不惜笔墨,遵从产业发展历史、“波拉特范式”和实践需要给出划分逻辑,从递进性、引领性、可区分性、产出独特性标准出发,甄别究竟何为第四产业,并与学界已提出的相关方案进行对比,最终选出了数据业,为各行各业进一步科学而深入地研究奠定了基础。紧接着,作者以“剥洋葱”的方式详述数据业的认定、核算规则和测算方法,明确数据业的组成包括数据价值化、数据产业化、产业数据化三部分,及时拨开了业界心中的困惑。
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但是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如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概念在技术追捧、掀起新热潮之外,也不乏新瓶装旧酒、移花接木、肆意夸大等乱象。一些精心包装出的所谓“高大上”“黑科技”项目披上了数字化浪潮的外衣,不断冲击着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此外,数据资产权属、数字鸿沟、信息茧房等问题也愈发凸显,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权的争夺日益激烈。面对上述数据业发展的种种难题,《第四产业》抽丝剥茧,先对数据业发展、经济增长的特性和作用机制进行阐释,然后对数据要素、数据业与实体产业的关系加以界定,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数据业的乱象问题给出深度剖析,指出了症结所在,并给出了解决路径。不仅如此,作者还给出了打开数据业正确的方式,对数据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刻洞察。这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推动数据业持续平稳发展指明了方向,打开了我们的视野。
( 作者:马亮,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
《第四产业》 娄攴手居 著 中信出版社
(责编:罗知之、陈键)
- 上一篇:亚洲家具联合会第40次董事会圆满…
- 下一篇:2022年办公家具与户外用品美欧日